首页

艾丝工作室vivi女神

时间:2025-05-29 16:49:51 作者:包粽子制香囊穿汉服 华裔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在南京体验中华文化 浏览量:81976

  中新网南京5月29日电 (施红 朱晓颖)学习挑粽叶包粽子、碾香料制香囊、尝试汉服妆造……28日,“同乡共井·寻味秦淮——华裔新食代”端午传统美食文化体验活动在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举行,近20名在南京各高校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在南京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学习包粽子。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在南京过端午节,通常包的粽子有四角粽、三角粽、异形粽等。大家先捏起三片粽叶,卷成漏斗状,再选择甜口或咸口的馅料塞入其中、压实,用粽叶将口封住,用绳子把粽子扎紧。”当天,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向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国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习俗,并手把手教学生们包粽子。

  在制作香囊、汉服妆造体验环节,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挑选艾草、陈皮、薄荷、茉莉、玫瑰、薰衣草等原料放入研磨器里,进行手工研磨,将磨好的香料装进香囊里;在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美容美发专业学生的帮助下,女生们盘起不同造型的中式发髻,佩戴上流苏珠钗,换上汉服,体验中式美学与浪漫。

在南京就读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学习包粽子。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的马来西亚留学生雷家悦告诉记者,曾祖父祖籍为中国海南省,他是家族中的华裔第四代。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在端午节有吃娘惹粽的习俗。和南京的粽子不同,娘惹粽的颜色是类似青花瓷的蓝色。“这次在南京第一次尝试自己动手包粽子,尝试本地粽子的味道,这样的体验很有趣,感受到犹如家庭亲情的温暖。”

  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双胞胎姐妹杨舒淳、杨舒湄表示,她们对中华传统文化都很感兴趣,为此一同到访六朝古都南京,进入高校求学。此次第一次试穿中国古典服装、佩戴发簪的经历让她们难忘。

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印度尼西亚双胞胎姐妹杨舒淳、杨舒湄试穿中国古典服装。中新网记者 朱晓颖 摄

  南京市秦淮区台办主任、侨办主任江颖在致辞中表示,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2009年,中国端午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南京是中国六朝古都,希望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在南京多走一走、看一看,通过文化体验,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文明互鉴的实践者、创新传承的探索者。

  当日,参与体验活动的华裔大学生、外国留学生获颁相关证书,并集体合影留念。(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16小时疾驰250海里 浙江台州海域上演“生命接力”

“这几天在祁连山目之所见,让我想到《敕勒歌》中所唱:‘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遍地是牛羊,还有幸看到了很多野生动物,祁连山充满了野性之美和原始之美。”来自吉林的作家王怀宇被祁连山的一草一木所震撼。

通讯:一次吃遍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美食

“我是在2000年来到的义乌。之前,我曾在上海读过大学,回到家乡也门后,我一直怀念中国,因为我看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觉得未来和辉煌一定属于这个国家,于是一直找机会回中国发展。”穆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回忆道,“2000年上半年,一个也门老乡突然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他在中国设立了一间贸易办公室,在上海和深圳两地跑,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想让我也去中国同他一起合作。”

万里山河路 | 在偏关,你要写黄河,就不能只写黄河

兼具娱乐性、益智性、竞技性,近些年来,扑克玩法迎来“王炸”——掼蛋。横“掼”大江南北,实现从民间牌桌到竞技赛场跨越的掼蛋也让武义以省赛承办方的身份欢迎八方来客。

专家学者齐聚山东济南 共探数学学科发展

此外,海口酒店也为过海旅客提供暖心服务措施。滨海大道沿线酒店海口红燕堂酒店餐饮部负责人魏玲说,自春节返程高峰期到来时,酒店门前车流不息,酒店15日开始在门口设置暖心驿站,为过海旅客免费提供热水以及餐食购买等服务,返程住店客人还可获得免费延时退房服务。

尺素金声丨近十年全国用水总量“零增长”,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李冠兴院士是我国核材料和核燃料领域著名专家,新型特种材料研究及应用的奠基人。在他身上谱写了科学家与管理者的“双料”传奇。“求真务实、自信自强、立己达人、报效祖国”的冠兴风范,是他留给核工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